鐵馬冰河入夢來——觀《長津湖之水門橋》有感
題記: “他們一定會呼叫增援,往后就越來越難打了?!薄澳囊粓稣滩浑y打,越難打,就更要打?!薄斑@橋,他們修一次我們說炸一次,只要橋還在我們的任務就還在?!?/span>
去年國慶電影《長津湖》上映之后,國民對這部大片好評如潮。以住很多電影都是到了第二部口碑開始下滑,但《長津湖之水門橋》讓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,第二部甚至比第一部更悲壯、更慘烈、更振奮人心。
70年前的那一場戰爭中,志愿軍三次炸了但美軍又三次修好了水門橋。炸橋是為了阻止美軍的撤退。讓他們的王牌部隊“陸戰一師”成為志愿軍的甕中之鱉。美軍行軍的優勢在于全軍實現了摩托化,可以搭乘汽車撤退。如果不炸掉水門橋,美軍的撤軍速度顯然會大幅超過志愿軍徒步的追擊速度。美軍知道志愿軍不會讓他們輕易撤退的,所以在他們被炸了二次橋以后又在水門橋附近派重兵把守,還布置了40多輛坦克。但是讓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志愿軍冒著重重炮火,用他們的生命做代價第三次把水門橋給炸毀了,而且把橋梁的基座也炸毀了。
《長津湖之水門橋》顧名思義就是圍繞一座橋展開的戰斗,戰爭既激烈也讓人痛心,炸橋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,但是第七穿插連接到了炸橋的任務后,用他們的勇敢和智慧三次突破敵人的封鎖三炸水門橋。電影中有一個動人的情節,夕陽西下,七連戰士對著邊境的方向說道,那邊就是自己的家。全體戰士迎著陽光,向祖國敬禮,鏗鏘有力地說出:新中國萬歲。電影接近結尾的時候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,的是七連再次點名的時候: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,實到1人,和第一部的冰雕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影片將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得淋漓盡致。余從戎一句簡簡單單的“再見了,七連戰士”以及平河舍身炸坦克的片段都讓觀眾淚目,這群“最可愛的人”到底“可愛”在何處。梅生和女兒的約定注定沒辦法完成,哥哥伍千里最終還是不能和弟弟一起回家孝敬父母。伍萬里本來只是一個在江邊打水漂的頑劣少年,他參軍最初的目的也并不明確,更多意義上只是為了讓哥哥伍千里“看得起”。在上一部《長津湖》里,伍萬里還是一個面對敵人驚慌得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孩子,但在經受血與火的考驗之后,他逐漸成長為一位勇敢、堅強的戰士,最后只有伍萬里獨自一人抱著伍千里的骨灰回到故鄉。戰爭是殘酷的,革命的勝利不是靠運氣,而是實打實用他們血肉之軀拼搏出來的。
最后讓我們感恩先烈,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,是他們的英勇犧牲才能讓我們今天在春節與家人幸福團聚,共同欣賞冬奧會開幕式上這光芒萬丈的焰火。
賬號+密碼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